|
|
|
酸性染料染色工艺的优化酸性染料染色工艺的优化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京彬 夏传银 刘淑云 张樱花 宁慧 摘 要:分析了酸性染料、中性染料的染色提升力、色牢度及上染速率曲线。结果表明:常规弱酸性染料红C-2RBL、黄C-3RL、蓝C-RL的优化用量为0.5%以下;耐缩绒型酸性染料红S-B、黄S-L、蓝S-R的优化用量为1.5%以下;伊索伦中性染料红NHF-S、黄NHF-S、蓝NHF-S的优化用量为2.0%以下;纽曲兰中性染料红M-B的优化用量为3.0%以下,黄S-2G、藏青M-BRX的优化用量为4.0%以下。为了保证染色的均匀性,常规弱酸性染料在60℃之前应缓慢升温;耐缩绒型酸性染料在70℃之前应缓慢升温;伊索伦中性染料和纽曲兰中性染料在70℃之前应缓慢升温;纽曲兰中性染料在80℃之前应缓慢升温。 关键词:酸性染料;中性染料;染色 2.4纽曲兰中性染料 2.4.1纽曲兰中性染料的染色提升性 选择红M-B、黄S-2G、藏青M-BRX 3只中性染料,设定染色温度为98℃,匀染剂用量为0.5 g/L,醋酸用量为0.5 g/L,浴比为1:10,染色时间为40min,改变染料用量分别为0.1%、0.3%、0.5%、0.8%、1.0%、1.5%、2.0%、3.0%、4.0%、5.0%、6.0%(omf),测试染料用量对布面K/S值的影响,结果如图7所示。由图7可以看出,红M-B染料用量低于3%,黄S-2G、藏青M- BRX染料用量低于4.0%时,染料具有良好的提升力;当染料用量超过此范围后,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,染色后布面K/S值增加缓慢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要合理控制染料用量,否则容易引起染料浪费、色牢度降低、污水处理成本增大等一系列问题[11]。因此,将红M-B的最高使用量设定在3.0%,黄S-2G、藏青M-BRX的最高使用量设定在4.0%。 2.4.2纽曲兰中性染料的色牢度 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染料,避免染料用量过大引起成品色牢度降低,测试了染料的耐皂洗色牢度,结果如表4所示。由表4可以看出,红M-B染料用量为3.0%(omf),黄S-2C、藏青M-BRX染料用量为4.0%(omf)时,染色后面料的耐皂洗色牢度均在4级或以上,能够满足染色后面料对色牢度的要求。 2.4.3纽曲兰中性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 设定红M-B、黄S-2G、藏青M-BRX 3只染料用量均为1.5%(omf),染色温度为98℃,匀染剂用量为0.5 g/L,醋酸用量为0.5 g/L,浴比为1:10,染色时间为40 min,绘制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。以染色温度为98℃,保温时间为40 min的布面K/S值为100%,计算不同温度或者不同保温时间下染色织物的上染率,结果见图8。
由图8可知,3只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一直比较接近,说明具有良好的配伍性;相对于常规弱酸性染料、耐缩绒型酸性染料及依索伦中性染料,纽曲兰中性染料上染速率要慢;在30℃保温10 min,红M-B的上染率为13%,黄S-2G的上染率为22%,藏青M- BRX的上染率为80/0;染色温度为80℃时,染料的上染率达到98%以上;在98℃保温30 min,染色后布面K/S值基本不再变化,染料的吸附一解吸过程达到平衡,因此在98℃保温30 min即可。 3结论 (1)常规弱酸性染料红C-2RBL、黄C-3RL、蓝C- RL的优化用量为0.5%以下 (2)耐缩绒型酸性染料红S-B、黄S-L、蓝S-R的优化用量为1.5%以下。 (3) 伊索伦中性染料红NHF-S、黄NHF-S、蓝NHF-S的优化用量为2.0%以下。 (4)纽曲兰中性染料红M-B 的优化用量为3.0%以下,黄S-2G、藏青M-BRX的优化用量为4.0%以下。 (5)染色过程中应设置较低的始染温度,常规弱酸性染料在60℃之前,耐缩绒型酸性染料在70℃之前,依索伦中性染料在70℃之前,纽曲兰中性染料在80℃之前,应缓慢升温。 参考文献: [1]李菊华,黄维河.锦纶酸性染料染色用匀染剂[J],印染, 2023,49(8):39-42. [2]於琴,岳仕芳,锦氨针织物的翠绿色染色[J].印染,2022,48 (8):17-20. [3]王亚辉.生物基尼龙56及其混合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[D].苏州:苏州大学,2022. [4]张彦博,徐真真,楚润善,等.生物基PA56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[J],印染,2021,47(11):5-8. [5]曹机良,曹毅,李莎莎.酸性荧光黄73对锦纶6的染色性能[J],印染助剂,2015,32(1):41-44. [6]胡传国,刘宏东,李蒙蒙,等.弱酸性染料在生物基纤维PA56上的染色理论研究[J].印染,2021,47(7):11-15,20. [7]赵霞霞,张建国,周杰.生物基尼龙织物染色性能探究[J], 染整技术,2021,43(4):33-36,39. [8]李宁宁,仓翌铭,李蒙蒙,等.生物基纤维PA56针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[J].针织工业,2021(2):47-51. [9]胡忠杰.环保型高色牢度锦纶超纤绒面革的染色工艺研究[J].中国皮革,2019,48(5):49-54. [10]钱建栋.棉尼龙混纺织物染色工艺研究[J].轻工科技,2016,32(11):97-100. [11]王华君,汤胥良,陆维敏,锦纶染色工艺的优化们.印染,2016,42(15):34-36.
|